國內想涉足LED上游芯片產業的企業很多,這是必然趨勢。但是,必須認識到,上游投資項目的風險很大,關鍵是市場和技術定位。
發光二極管(LED)使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大放異彩,奧運會應用對我國LED產業的發展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LED產業大有可為
LED在奧運會中的運用使得LED的知名度更大了,人們對于LED的了解更多了。因為LED正式登上了奧運會這個世界級的“大雅之堂”使得LED的推廣應用面臨著更多的機會,更大的需求將發生在像世博會等其他重大事件中。各地區的示范工程,也會更青睞于LED相關的設計與產品,所帶來的啟示是:LED產業大有可為;將LED用到它所適合的地方,就必然有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但必須看到,LED的主流市場不應該只在幾個特殊的重大項目中。我們需要認清LED產業發展的重點到底是什么。以前,我提到國內的LED產業發展重點與歐美和日本的不太一樣。國內的重點是顯示,景觀亮化和背光。小尺寸背光是一個紅海產業,中、大尺寸背光在起步階段,但技術要求高,渠道有限,對于國內企業進入門檻很高。而顯示和景觀亮化,則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另外,汽車、道路、隧道、地下停車場和部分商業和室內照明也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應該加以關注。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國LED產業墻內開花墻外香。造成這種現狀主要有幾方面的因素:歐美等國家或地區比較注重節能環保,因此重視LED產品應用;他們的購買力相對較強,對于某些產品,目前的價格水平已經接近可以接受的范圍;對于一些品牌公司,他們注重產品的新奇和領先,對于新技術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去使用和推廣;制定標準的能力強,有自己的標準系統;市場渠道暢通。而國內的企業相對較弱,消費者的購買力較弱,標準嚴重滯后,這些使得LED產品的大規模使用和市場推廣變得很難。
涉足上游產業是必然
要擺脫生產大國、使用小國的狀況,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提高消費者的環保節能意識;加快標準的制定和推廣;通過技術創新,大幅度降低LED照明產品成本;國家應盡快拿出對LED節能產業的扶持政策。
目前國內可以批量生產外延芯片的企業大概有20家左右,產品的技術水平處于中低檔(大部分屬于低檔),還不能大規模應用于高質量的顯示屏,以及中大尺寸LCD(液晶)背光等高端應用領域,還不能滿足國內封裝企業的大部分需求。
國內想涉足LED上游芯片產業的企業很多,這是必然趨勢,因為大家看好這個產業。隨著產業的逐漸成熟和壯大,產業鏈的利潤也會逐漸向上游領域集中。而且上游的投資強度大,技術門檻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這樣的項目投起來也會感覺好一些。但是,必須認識到,上游投資項目的風險很大,關鍵是市場和技術定位。
發展上游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主要有幾方面:首先是理念方面,也是認知方面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投資人和管理者對于好的LED外延芯片廠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都沒有概念,他們如何去打造這樣一個企業呢。只能“自學成才”,摸著石頭過河,結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機會成本。
其次是運營體系方面,外延芯片是屬于真正的高科技,它需要一個規范的運營體系來保障,比如如何將研發成果轉入到生產,如何實施在線檢測與質量控制,如何進行人員培訓,如何把握住FQC(最終質量控制)和OQC(出貨質量控制),如何與銷售做到無縫銜接,做好客戶服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一整套的管理系統來保證,否則是無法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芯片產品的。再次是團隊方面,我們采用“雇傭軍”的方式來進行技術與現金交易,卻常常忽視自己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立,公司在各個方面很難形成積累。
最后是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程度低。我們的資源缺乏,僅有的資源還無法充分利用。產品一直處于較低檔次,成品率低,附加值低。解決的辦法是轉變觀念,重視運營系統建立,重視質量,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得關鍵員工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國家要花大力氣支持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同時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更好的上游外延芯片領域的專業人才。
重視封裝創新產品開發
國內LED封裝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產量上在過去的5年里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在中低端產品領域有了非常強的競爭力。但總體來講還處于跟蹤模仿階段,行業內鮮有原創性的發明,行業非常分散,企業規模相比國外企業還非常小,在高端產品領域缺乏國際競爭力。
隨著利潤的下降和競爭的加劇,我國LED封裝行業應該重點從創新產品開發和企業規模方面進行突破。在創新產品開發方面應結合國內LED應用市場規模大的特點,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進行一些特色產品開發。同時國內企業應該借助資本市場,進行行業的整合,真正形成幾家規模企業參與全球范圍內的競爭。
目前小功率LED封裝產品依然是市場的主力,主要是集中在白光領域,開發低光衰的產品。
大功率LED封裝產品近兩年的發展呈現了加速態勢,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樣化,研發的重點主要是在發光效率的提升方面,主要圍繞功能照明的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