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電話:0755-29165342 |
|
傳真:0755-29183559 |
|
咨詢熱線:13544129397 |
|
聯系人:劉先生 |
|
 |
|
|
 |
|
 |
|
 |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
|
 |
|
|
|
|
國際在線2005年11月20日 消息:英國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研制發光二極管(LED)方面,科學家遠遠落在了自然造化的后面。科學家發現,非洲燕尾蝶漂亮的雙翅處理光線的原理竟然與數碼顯示器的原理相類似。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日前報道,非洲燕尾蝶的翅膀底色為黑色,上面點綴著明亮的綠色和藍色斑紋。研究人員發現,非洲燕尾蝶的翅膀上覆蓋著細微的鱗狀物,這些鱗狀微結構吸收紫外線后,又將其重新發射回去。那些被重新發射的光線與蝴蝶翅膀上的熒光色素相互作用,就產生了明亮的藍綠色。相隔長距離的蝴蝶用這種明亮的顏色進行相互溝通。
發光二極管的微孔
發光二極管最早于上世紀60年代被發明出來,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電腦和電視屏幕以及紅綠燈等都利用了發光二極管原理。但當時的發光二極管并不是非常亮。雖然它們可以產生出許多光線,但其中大部分不是在裝置內部被截留了,就是從旁邊發散出去,光也因此變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工程師們給發光二極管配備上了一些可以反射并引導光線的微小的“鏡子”,才算找到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的方法。同時,工程師們還在二極管內部由狹艘恍┫肝⒌男《矗苑樂構庀弒喚亓簟?
非洲燕尾蝶翅膀上鱗狀物的光學顯微圖象
蝴蝶翅膀——天然的發光二極管
科學家在研究非洲燕尾蝶的時候,發現其翅膀上的鱗狀覆蓋物和發光二級管之間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蝴蝶翅膀上的鱗狀覆蓋物內包含著一些被稱為“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s)的微小結構,而這和發光二極管中的微孔的作用機制非常類似。對此,研究人員之一的英國埃克賽特大學專家皮特表示:“(這些鱗狀物)可以防止熒光光線在鱗狀物內部被截留,同時也能防止光線向側面發散出去。”
另外,這些鱗狀物的下方也有一個專門的“鏡子”,這與發光二極管中的微小的“鏡子”作用非常相似。
報道說,此項研究被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學》雜志上。(國際在線獨家資訊 王高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