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通信、新能源汽車、AI算力爆發的三重驅動下,連接器行業正經歷從“量”到“質”的躍遷。
根據SkyQuest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突破900億美元,中國以31%的份額穩居最大連接器單一市場。
2024年,本土連接器企業表現如何?消費電子、汽車、通信、儲能、工控等連接器下游市場到底呈何態勢?連接器行業未來將催生哪些新增長極?
為此,《國際線纜與連接》對國內已上市的30家連接器企業年報展開全面整理與分析,試圖從財務數據與業務布局中,解讀行業高端化進程的脈絡與國產化替代的關鍵契機。

01
30企16家量利雙增:連接器行業大盤向上,馬太效應加劇
2024年,連接器行業在新能源、通信及消費電子等領域需求驅動下,呈現出“龍頭穩增、中小企分化、尾部承壓”的典型結構性特征。
根據《國際線纜與連接》統計的30家連接器上市企業數據,行業整體保持發展活力,連接器頭部企業憑借多元布局鞏固優勢,細分賽道黑馬加速崛起,而部分依賴傳統業務或受政策波動影響的連接器企業則面臨增長瓶頸。

從整體規?矗30家連接器上市企業中有16家實現增收又增利,印證了連接器行業基本面的韌性。
根據表格,這些連接器企業的平均營收增長率達到21.61%,其中電連技術、瑞可達、鼎通科技、永貴電器、珠城科技、創益通、長盈精密等7家連接器企業增速超過了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汽車、通信、消費電子等領域。
具體而言,電連技術、瑞可達、鼎通科技在汽車、通訊市場的賦能下,營收增速均接近50%。電連技術汽車連接器業務漲幅為77.42%;瑞可達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擴大市場份額,美國工廠穩定運營助力銷售;鼎通科技受益于通訊連接器市場需求與新產品量產,訂單和盈利雙升。
在消費電子領域,珠城科技在白色家電連接器市場的穩定需求支撐下,以31.77%的增速實現較快增長,并不斷加強對第二主業汽車連接器的投入。
即使是體量龐大的頭部企業長盈精密同樣表現不俗,在新能源、消費類電子市場的賦能下,以23.40%的增速超越了平均線。
對比來看,平均線以下的連接器企業增速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例如中航光電、勝藍股份、凱中精密等。這類連接器企業或因傳統業務占比較高,或因防務、汽車等細分領域客戶需求的短期波動影響,增長受到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業內霸主立訊精密增速在平均線以下,但仍以2687.95億元營收穩居行業第一,其汽車、消費電子、通訊業務營收均超20%增速。
而營收呈現下滑狀態的得潤電子、航天電器、快可電子、陜西華達、富士達、興瑞科技則在防務、光伏等業務調整與需求波動下的增長困境下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壓力。
從凈利潤角度來看,超半數連接器企業實現凈利潤增長,59.56%的平均增速放大行業分化。在這一方面,長盈精密、吳通控股、凱中精密、金信諾、創益通、電連技術等表現優異,跑贏了利潤增長平均線。
其中,長盈精密以2750.7%的扣非凈利潤增速成為最大亮點,其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維持19.88%的高毛利率,疊加新能源零組件業務規模效應顯現,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電連技術、鼎通科技、吳通控股等連接器企業則實現營收與凈利潤同步高增,反映出高效的成本管控與汽車、通訊等賽道選擇的精準性。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賽道爆發下,瑞可達、永貴電器、意華股份等連接器企業成功扭虧轉盈,印證高景氣領域對盈利的強拉動作用。
綜合來看,2024年連接器行業的增長動力仍集中于新能源汽車、AI通信、消費電子高端化等市場。隨著全球智能化、電動化進程加速,連接器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高端市場的技術迭代與國產替代將成為未來競爭的核心主線。
基于此,《國際線纜與連接》以下將進一步對16家增收又增利的連接器企業從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通信、光伏/儲能、工業等五大應用領域進行分析。
02
消費電子:AI驅動高端化,新興市場催生連接器增量
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溫和復蘇與AI硬件革命的雙重作用下,連接器行業正經歷深度技術迭代與市場重構。
根據IDC和Canalys統計數據,2024年傳統消費電子出貨量增幅收窄至7%以下,但折疊屏手機、AI穿戴設備等高端創新品類消費電子強勢崛起,帶動連接器市場向微型化、高集成化加速升級。

根據表格,16家量利雙增企業中,9家布局消費電子的企業近九成實現兩位數營收增長。其中,電連技術、珠城科技、創益通、意華股份增速超30%,長盈精密國際大客戶訂單驅動效應顯著,消費電子業務營收達116.91億元,同比增長15.39%。
然而,《國際線纜與連接》通過觀察30家企業年報發現,消費電子細分領域分化趨勢加劇。智能手機、電腦等傳統消費電子市場增長乏力,典型如徠木股份的手機精密連接器、筆記本電腦連接器產品營收呈現下滑態勢,折射出消費電子低端市場飽和及競爭加劇的現狀。
在此背景下,國內企業加速從整機裝配向高壁壘核心零部件領域突破,逐步打破國際廠商主導局面,為本土先進制造商創造歷史機遇。
這一轉型趨勢也與毛利率表現相互印證:消費電子領域的行業平均毛利率為25.22%,電連技術、合興股份、珠城科技超過平均線。這些企業的主要增長點集中于射頻連接器、消費電子及家電連接器等高端領域。
具體來看,在終端產品輕薄化、多功能化的持續驅動下,消費電子市場催生出射頻連接器與高速數據傳輸連接器的顯著增量空間。例如電連技術通過技術升級占據優勢,其射頻連接器及組件產品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0.12%,毛利率高達43.16%。
與此同時,5G與AI技術推動智能家居進入新一輪增長期,珠城科技深耕白色家電領域,受益于內外銷雙重利好,家電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2.49%,毛利率達25.35%。
整體來看,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在AI技術應用、折疊屏技術成熟及高端化需求推動下逐步復蘇,“以舊換新”政策與智能家居等產業鏈協同,為2025年增長注入新動力。
03
汽車領域:增量市場爆發,產業鏈降本促技術升級
2024年,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國內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達1286.6萬輛,市場滲透率突破40.9%,帶動連接器市場迎來結構性機遇。
相比于燃油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連接器價值達3000-5000元/車,較燃油車提升3倍以上,商用車更突破8000-10000元/車,高壓化、智能化需求驅動行業增量市場爆發。

根據表格,8家量利雙增企業的汽車業務平均營收增速達41.77%,其中立訊精密、電連技術、瑞可達、永貴電器、長盈精密等5家企業增速超均值。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消費電子龍頭的立訊精密,通過近年對汽車業務的持續收購與研發投入,已連續三年在該領域維持50%左右的營收增長。
從毛利率維度觀察,行業平均值為24.94%,僅有中航光電、電連技術超過平均水平。
電連技術在國內外頭部Tier1客戶的供應份額穩步提升,實現汽車連接器14.61億的營收,毛利率達39.35%;
中航光電則持續鞏固車載高壓互連優勢,并拓展智能網聯與Busbar業務空間。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鼎通科技的連接器、永貴電器、凱中精密毛利率呈上漲趨勢。
當前技術演進正驅動市場格局變化:隨著800V/1000V高壓平臺普及、48V電氣架構升級、L3級自動駕駛落地等,立訊精密、電連技術、中航光電、永貴電器等企業正加強高壓連接器、液冷超充、低壓線束鋁代銅、48V連接器等關鍵技術布局,與國際大廠加速爭奪高端市場份額。
綜合來看,汽車技術躍遷與國產替代共同催生千億級市場空間,新能源汽車連接器領域前景廣闊。然而在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企業如何實現更大程度的量價同升將成為長遠發展的關鍵。
04
通信領域:AI算力驅動高壁壘突破,國產化替代加速
根據Bishop&Associates預測,2025年全球通信連接器市場規模將達21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約95億美元。
在AI算力需求爆發與通信網絡升級的雙重催化下,高速連接器市場進入超速增長周期,224G/448G高速傳輸、液冷散熱、高速銅纜、光模塊等技術迭代與架構變革正重塑連接器行業格局。

2024年,通信連接器市場呈現出積極的態勢。行業內涉及通信業務的連接器上市企業,超過六成實現通信領域全業務的營收增長,僅有2家通信業務營收全面下滑,整體情況優于2023年。
根據年報分析,連接器通信領域平均毛利率為22.82%,呈現出了行業盈利分化特征。中航光電、鼎通科技、意華股份、金信諾毛利率超過平均值。
鼎通科技受益AI數據中心需求及112G產品量產,高速通訊連接器實現量利雙增,毛利率為31.71%;
中航光電電連接器及集成互連組件毛利率達39.37%,持續在數據中心、5G基站等場景發力;
金信諾為數據中心提供內、外部線端產品、板端連接器等產品,通信組件及連接器毛利率增長至24.50%
意華股份則在在高速通訊連接器領域,聚焦于5G、6G和光通訊模塊的研發制造,毛利率近30%。
值得注意的是,創益通的數據儲存互聯產品及陜西華達的低頻/射頻連接器雖營收下滑,但毛利率仍超40%。
從產品技術趨勢看,銅連接在數據中心中短距高速互連占優,硅光、LPO等光連接推動光模塊向1.6T升級,高速互聯產品隨算力基建增長。AI對連接器信號密度、完整性、散熱等要求提升,催生高速I/O、內存模塊、背板連接器需求。
總之,隨著通訊設備廠商國產化進度加快,純國產連接器廠商進入服務器領域機遇增多,高速背板、射頻連接、液冷散熱等市場迎來了國產化替代新空間。
05
新能源領域:儲能賽道高景氣延續,光伏板塊承壓求變
在“雙碳”政策驅動下,2024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同比增長130%,推動儲能連接器市場爆發性增長,但光伏連接器受光伏產業產能過剩拖累陷入價格戰,行業呈現“儲能高增、光伏承壓”的局面。

根據表格,光伏/儲能連接器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9.10%,其中中航光電、瑞可達的毛利率超過均值,涉及新能源儲能業務的連接器企業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收增長。
具體來看,瑞可達新能源業務營收21.8億元,同比增速近60%,毛利率22.49%穩居中上水平。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創益通新能源業務營收增幅達到385.07%,同比增長近4倍,毛利率增長至10%以上;徠木股份儲能領域營收雖僅800萬元,但實現翻倍增長且毛利率持續提升,凸顯布局潛力。
然而在光伏領域,連接器企業承壓明顯?炜呻娮邮墚a能過剩與產品同質化影響,光伏連接器營收從2.16億降至1.97億,毛利率下滑至24.41%,盡管仍居行業前位,但凸顯競爭加劇。
總的來說,儲能連接器在政策與需求共振下高速增長,光伏領域則需通過技術創新抵御周期波動。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深入實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及儲能等仍然是當今時代發展主流。
06
工業領域:工業智能化轉型,催生連接器多元機遇
工業4.0浪潮推動工業制造向智能化、自動化、數據化深度轉型,傳統軍工防務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加速智能化變革,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等新興賽道為高端制造業產業鏈注入全新發展機遇。

在軍工防務領域,中國軍用連接器市場規模2022年超百億元,億渡數據預測2026年達236.48億元,裝備信息化驅動連接器向集成化、模塊化、小型化升級。中航光電持續鞏固防務領域首選供應商地位,2024年其電連接產品營收162億,同比增長4.58%.
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領域,高端民用市場需求正逐步釋放增長潛力,中航光電民機與工業互連產業園正式投產,加速民機市場的布局;永貴電器特種裝備業務營收大幅增長57.12%,軌道交通于工業板塊營收實現7.25億,同比增長8.19%,毛利率上漲至40.66%。
此外,對于大熱的AI機器人市場,立訊精密、長盈精密、瑞可達等企業進行了布局。長盈精密2024年財報顯示,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業務營收2912萬元,同比下滑42.07%。由于當前市場處窗口期,量產規模未形成,前期投入效果暫不明顯。
隨著工業連接器市場的智能化轉型與新興需求驅動,行業呈現“軍工穩健、民用突破、新興蓄勢”格局,連接器廠商們正聚焦高端場景技術攻堅和深化國產替代。
小結
2024年,連接器行業繁榮背后隱現結構性矛盾:高端市場仍由國際巨頭主導,國內連接器企業雖加速國產替代,但中低端市場陷入過度競爭,同時面臨下游需求波動、競爭加劇、毛利率及原材料價格波動等風險。
但從應用領域看,行業高端化、智能化、國產化趨勢顯著:AI驅動消費電子高端增長,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激活需求,AI算力助推通信連接器升級,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工業領域呈現多元機遇。
新興市場需求持續放量,正推動連接器行業向技術縱深突破。未來,隨著國內連接器企業在高速傳輸、液冷散熱等領域加大研發攻堅,疊加全球化客戶認證突破,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從“局部滲透”邁向“全面對標”。
中國連接器行業將在全球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中,構建以“國產技術主導、高端市場突破、產業鏈協同”為特征的全新競爭格局。 |